首页 > 教改探索 > 教师论坛 > 正文

挖潜抬头,活化课堂——从2013届高三12班语文的逆袭说起

发布日期:2017-05-19

科研处给我出的题目是《挖潜抬头 活化课堂》。对这个题目,我理解为通过“活化课堂”的方式来达到“挖潜抬头”的目的。6月25日高考成绩放榜,我教的文科16班语文均分114.2分,位居年级第一,其中13位同学达到120分以上;12班即理科基础加强班语文均分104.5分,由高三开始月考年级最后一名实行了逆袭,在12个理科班中位居第7名,并且还超过了两个文科班。其中两位同学达到120分以上,30个学生中有21个达到100分以上,庄维伦同学以127分成为理科班语文第一名。取得这样的成绩,要感谢以黄正华、李剑林老师为首的2013届高三语文备课组和李淑梅、王国贤老师等同事的大力支持!如果说重点班16班语文考得好是锦上添花,那么12班实现终极逆袭则是雪中送炭。接下来我谈谈12班的语文高考复习备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认为活化课堂应该包括四个方面:鲜活教学内容,用活教学时间,舞活课堂教学,激活师生关系。

一、鲜活教学内容

高一高二语文篇章教学的内容选择依据 1、学情(起始状态)2、该篇章在新课标中的地位。高三复习课的内容选择依据是三维的,一是学生的学情,二是该知识点在考纲中的具体要求,三是高考对该知识点的考察方式,也就是高考通常会怎么考这个点,包括难度和出题方式。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来选择复习内容,才会让复习课事半功倍。12班的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均很差,课外根本没时间学语文。于是我提出了“语文请抓好早读和课堂”的口号。

限于时间,我重点讲作文复习:

(1)集中突破 重病还需猛药医!在两个星期内实行信息轰炸,把议论文系统讲了一遍(并且只讲议论文,在高考考场上要写出一篇感人的记叙文对12班学生来说太难了)。每次月考周测的作文我都从审题到具体写作等详细讲解并展示范文。

(2)强化审题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有很多种,我在12班只讲了三种,即把握主旨重心法、抓关键词句法、由果探因法,重点强调的是抓关键词句法,这是广东高考最有可能考的一种形式,还作了具体的方法总结。

(3)重视段落 狠抓议论段的写作。

(4)广见博闻 每节课课前5分钟或向学生展示去年前年的高考作文题(一般是新材料作文题)并进行审题指导、展示范文;或进行当下热点素材展示,这些都是我在网上搜集的最新素材。

展示具体的方法总结:

新材料作文命题的结构:

1、材料(故事、寓言、诗歌、名言等)

2、审题导 引

角度:从人物、原因、命题者的情感态度等判定提炼观点的角度

观点:①命题者借议论直接给出观点(请照抄观点和关键词)

②命题者借材料中人、物之口直接给出观点(请照抄观点和关键词)

③命题者借助抒情议论等间接给出观点(诗歌、比喻性的句子等。)

3写作要求

展示今年广东高考题:

2013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我总结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有四个提炼观点的角度(富翁以及三个家庭),有三个观点(三个家庭的看法)很明显。如果学生能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慈善;感激、接受;接受、偿还;施舍、拒绝),就比较容易提炼出观点。

12班的作文提升迅速:前两次月考,12班作文均分位居年级最后一名,没有一个学生的作文分数超过44分。从第三次月考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45分、46分、47分。惠州三模联考作文均分位于理科班第二名,位于全年级第四名。其后的月考包括深圳一模、二模以及广州一模、二模,均多次位居年级前列。第二学期第八周周测作文均分位于理科班第一名、全年级第四名。高嘉鸿同学在深一模中以53.5分成为年级作文最高分。庄维伦同学高考127分,根据我对他的了解,他的作文肯定超过了50分。

二、用活教学时间。我除了早读和课堂外,还特别重视周测。从5月份开始,每节课都要进行选择题强化训练。

三、盘活学生思维

在我看来,要实现“活化课堂”,盘活学生思维,应该包括下面五个因素:

1、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整体的环节。

2、 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3、 构建开放互动和谐高效的课堂。

4、 教师展开灵动收放自如的引导。

5、 师生碰撞思维激荡飞扬的火花。

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展开灵动收放自如的引导”、“师生碰撞思维激荡飞扬的火花”。

要让学生活起来,首先老师要活起来。在课堂导入和完成教学目标之间,在题目和答案之间,在学生的起始能力和课堂习得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空白空间。这个空白空间要求老师用他的教学智慧填满。这个教学智慧既包括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还包括课堂学生的思想火花、突发情景和老师的即兴发挥。而最可贵的就是后者。

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激荡,激活课堂氛围,教师适当参与引导,随时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时学生平淡的话语中恰恰包含思维的闪光点)甚至是课堂突发情景,并且根据课前预设教学思路和学生的思路(并非强行或生硬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做出灵活的回应和处理,让学生凌乱的思路清晰起来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实现“融诱导于无形 化平淡为神奇”的教学艺术。

下面我展示我曾经上过的两个课例的片段。

第一个课例是《压缩语段的基本方法》。我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自主训练——批改反馈——展示评价——修正完善——总结方法——作业练习”,这有点类似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又称探索法、问题教学法。为了加快课堂的节奏,我在“修正完善”环节采用的不是学生独立完成,而是师生共同完成。这种教学方式与邓校倡导的“导学为主 导教结合”的“导学课堂模式”是吻合的。

具体教学过程是:

(一)自主训练 选择难度合适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训练。

(二)批改反馈 教师进行批改,挑出比较典型的答案。

(三)展示评析 “教师展开灵动收放自如的引导”、“师生碰撞思维激荡飞扬的火花”

(四)修正完善 由学生修正完善答案,最好是之前上去展示答案的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信心和成就感。

(五)总结方法 方法不仅要总结,还要讲透。考虑到课堂的节奏,主要由我直接用幻灯片展示,后来邓校指出应该由学生自主总结。

(六)作业练习 学案上的强化练习在下节课当堂完成。允许学生有选择地做。

下面展示课堂中的具体片段(为了节约时间,我把教学实录作了最大限度的精简):

在这个片段中有三个突发情景。第一个是我在授课过程中忘记了写了典型答案的学生,临时喊了两个学生上来写答案;第二个是学生在回答过程中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第三个是学生对于文段的理解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被完全推翻,事先设计的分析课件在分析过程中用不上,临时把它作为分析后的思路梳理总结的课件。

展示:

压缩语段的方法二

(2012年四川卷)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4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潘昭彤的答案:陶渊明是隐士,是忠臣,同时也近人情。

邱思琪的答案:陶渊明有着隐逸、忠贞、处处近人情的性情。

生:潘昭彤的好,邱思琪的多两个字(学生火花一,学生能根据题干的要求来判定,有着很好的审题意识)

文韬:邱思琪的稍微好点┅┉朱光潜┅┉主要讲的是陶渊明的风格性情┅┉潘昭彤┅┉是描述陶渊明这个人而不是他的性情。(学生火花二,学生能注意到两个答案的细微区别,很了不起)

师:两个答案的不同在于“是隐士是忠臣”与“隐逸忠贞”的区别。“隐士忠臣”说的是他的身份。(教师应变一,教师能立刻进一步解读并找出两个答案的细微区别)

潘昭彤:┅┉他的好点,我的答案不是很奇怪吗?┅┉(突发情景,学生火花三)

评析:这个回答看起来毫无可取之处,但学生讲到了“奇怪”,这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引入对文段的分析。把整个文段分析清楚了,学生就不会觉得答案“奇怪”了。同时,这个回答说明了学生在语文主观题解答中的普遍问题: 答案基本写出来了,但只是凭感觉写出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语文考试出现很多凭感觉做题的考生。老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具体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明明白白做题,明明白白得分,打破语文考试“跟着感觉走”的怪圈!

师:潘昭彤的答案并不奇怪,分析一下就知道了┅┉不过这个文段也谈到了陶渊明作为隐士和忠臣的奇怪之处。(教师应变二:顺水推舟,引入对第二句关键处的理解)

郑宝俐:它一边说“陶渊明是隐士,却不是┅┉”,然后“是忠臣,却不是一般人所想的┅┉” ┅┉(学生火花四: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找到文段的关键处,说明她对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得比较好)

师:┅┉渊明作为一个忠臣和隐士,他的独特之处究竟是什么?朱光潜有没有用另外的词句来概括。(教师应变三:在上述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对第三句话的理解)

师:我听到麦施华的答案┅┉她说:他是妙玉性格的隐士,是平易近人的忠臣。(突发情景,出人意料的答案)

师:┅┉“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前面接的是什么呢?(教师应变四)(生:却不是!)(前面已经提到了“却不是”这个转折。这里也可视为一种刻意的重复,强化学生把握句子内部关系的意识)刚刚还有一种声音,说还有一个词来概括,刚才是谁说的?

高嘉鸿:还有平常人的风格。(学生火花五)

师:嗯,有平常人的风格。那朱光潜认为他是什么样的隐士和忠臣呢?(教师应变五:紧扣题干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高嘉鸿:他是一个近人情的隐士,是一个有一颗平常心的忠臣。(学生火花六,突破了对第三句话的理解)

(展示总结梳理课件,总结方法是一起总结的,进一步把方法讲深讲透)

展示总结梳理课件的内容:

①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

第一句讲到了什么人认为渊明有哪些方面的特点,请找出关键词。

第一句的主要信息:一般人着重陶渊明的隐逸和忠贞的方面。

②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

第二句讲到了渊明的哪两种身份,这两种身份分别有什么特点?这是谁的看法?

第二句的主要信息:

渊明是隐士,但不孤高自赏、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气;是忠臣,但不是荆轲、张良那样的。

关键词:隐士 忠臣

③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第三句话讲到对渊明还有哪方面的特点?这是谁的看法?

第三句的主要信息: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风格。

关键词句:极实际极平常 处处都最近人情

主要抓住哪些句子来筛选答案?

在第二句和第三句中主要从第三句筛选,因为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第三句是从正面说的。告诉学生要尽量从正面筛选。

评价: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

总结方法:

压缩语段方法之二

分层法

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②辨析主次,留主舍次。③压缩连缀,切合要求。

讲透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结构层次根据文体的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如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这种考查是对全文层次的分析,在高考中不占主位,高考命题趋向于分析一篇文章内部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

1.从形式方面分析:

(1) 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

(2)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如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2.从内容方面分析:

(1)根据句意归类。一个语段由许多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将围绕同一个意思讲的句子放在同一个层次;

(2)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词句。

中心句、 承上启下的句子、指代词、关联词、抒情议论句、区分观点句和相应的例证

第二个课例《定风波

这是2011年我在教学水平评估中上的一节课,这节课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我采用的方式是“分组讨论法”。

定风波(展示其中三个关键环节)

(一)、实行分组教学。

教师事先设计好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由学生在预习中反馈上来的问题总结得出,很有代表性,并且对词的理解很有帮助,也是在学生能解决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四个问题如下:

1、意象(景、物的特点)

2、词中对抒情主人公具体描写

3、打动你的字词

4、如果把全词浓缩为词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词组),你会想到哪个?为什么?词中的主人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请你用一个词概括。

(二)、小组学习开展方式:

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自由选择一个或多个问题,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统一答案,推荐发言人作答,其他组内学生也可以适当补充。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并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既考虑到每个组内学生的多层次性,又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回答是多样的。在学生多样的回答和最终得出抒情主人公的特点这个结论之间存在巨大的空白空间。这个空白空间就需要“教师展开灵动收放自如的引导”、“师生碰撞思维激荡飞扬的火花”。

对第四个问题的回答多集中在“归”字上。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将重心放在“风雨”和“归”上,以此为突破点来理解苏轼(抒情主人公)的人生遭遇和心态。

(三)、总结鉴赏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以使其能举一反三)

既要披文入情,也要知人论世,具体要抓住:

1、抓住诗词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典型细节或情节等的描写

2、从自然环境(所写的景物)、社会环境、作者遭遇等入手进行分析。

四、激活师生关系

讲到师生关系,在座的都是高手,尤其是何特的专著《赢在师生关系》更是集大成者。我斗胆在在座很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面前先展示一下自己的收藏品,算是班门弄斧,请多包涵。

以下为展示内容:

1、 我来深圳第一年和学生的合影

2、照片背面是全班学生的留言

展示其中一则留言:

亲爱的刘老师,我真的好喜欢您充满生气和激情的语文课。老师太有才了!!!很感谢课后您对我的耐心指导,因为您,我更加热爱语文了!谆谆教诲,铭记于心!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 李雨园

3、2010年下学期抽调高三后高二(3)班送给我的全班同学留言册封面

上面的题词为:沉思往事立斜阳 当时只道是寻常

4、2010年下学期抽调高三后高二(3)班送给我的全班同学留言册部分内页

5、2010年下学期抽调高三后高二(3)班朱洁同学写给我的便笺

尊敬的刘尚源老师:

今天当听到你说调去高三的时候,真的有一种很想哭的感觉,第一次那么深深地感受到一个老师将自己的知识那么负责地传给学生。真的,从小到大,从来都没有真正地体会语文。高一的时候,上课也在做其它的事情。直到上了高二,遇见了一个连我最不喜欢的史事也讲得那么有趣(的老师)。第一次用古汉语字典写作业,第一次那么认真上语文课,第一次由那么强烈感觉想学好语文。就像老师说的,从来没有看(见)过那么负责的老师。那天,当我把作文放在您的办公桌上的时候,不禁抬起头,(只见)满满的便利条,早已将要给我们讲什么计划得头头是道。啊!好伤心啊------老师啊,带完这届高三一定要跟校长申请教我们啊!!!!!!!最后,真心地说一声:谢谢老师在这三个月对我的照顾与付出!谢谢!

朱洁

2010年12月6日

6、2010年下学期抽调高三后高二(4)班李皓鹏同学送给我的一首诗

谢尚源老师 李皓鹏

十二月初多酷暑,忽见窗前柳生芽。

今日闻君将离去,恰如霹雳震心间。

不舍之情似江水,源水不尽潺潺流。

离别之际一席话,金榜无名誓不还。

谢谢老师这半个学期对我的教导,真的十分舍不得您。我作了这首诗,很努力地用这首诗来表现对您的不舍和感谢。在剩下的时间中我会努力考上好的大学,报答您对我的教导。老师高三一定要回来啊!

7、2013届高三12班高嘉鸿同学送给我的对联:

上联:今日树人领风尚 下联:他日桃李俱思源

在12班上课,我感受最深的是快乐!每次上课,刚走进12班的教室,就看到学生脸上阳光的笑容。这与班主任王国贤老师和其他科任老师有很大关系。大家一起在班级构建了感恩、理解、信任的良好班级氛围。我平时在课堂上也注重激活师生关系。首先我信任理解学生,其次我构建了开放高效互动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提出问题;第三我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

下面展示另一张照片(展示北大照片),这是我高考后在北大培训时拍的。照片中有一条横幅,上书:未来也许要独行,图书馆永远为你留一盏灯!

希望二高在学生的心中也成为那盏永恒的灯!相信二高的学生走出校门后会说“无论我身在何方,这里曾经是我心中最美丽的过往!”

上一条:“二分天下”教学理念研究及实践探索 下一条:挖潜抬头,活化课堂——从2013届高三12班语文的逆袭说起

关闭